數智引領鋼鐵巨變 創新激發產業活力——專訪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
發布時間:2023/6/6 發布者: 點擊次數:22009
數智引領鋼鐵巨變
創新激發產業活力
——專訪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
近年來,南鋼聚焦“創新驅動、數智化轉型、新產業裂變”三條高乘長曲線,以“鋼鐵+新產業+投資+全球化”為發展路徑,彰顯出“綠色、智慧、人文、高科技”四大發展新特征,構建了“一體四元一鏈”大產業格局。2022年,南鋼實現凈利潤33.35億元,142個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70余個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為國內外唯一、第一。如何保持企業創新活力、從普鋼完成優特鋼轉型、打造產業“循環鏈條”、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
.png)
強化創新戰略地位
厚植全員創新基因
創新是南鋼的第一乘長曲線。未來南鋼發展的第一乘長曲線怎么做?“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補強產業鏈’,以變制變,以變贏不變,打造南鋼協同創新生態,實現乘數增長。”黃一新如是說。
“十三五”以來,南鋼始終堅持“創新引領”的基調不動搖。堅持自主創新,研發投入不斷提高,占比保持3%以上,建立了國際級、國家級等高端研發平臺37個,與全球82個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此外,南鋼還圍繞M端登頂、C端置頂、S端觸頂、組織變革等多維度推進企業管理創新。
與此同時,南鋼在全面、全員、全局多個維度進行了創新探索。職工微創新是南鋼創新的基石,基層的數字阿米巴、創新工作室體現了南鋼“創新入魂”的創新觀。通過激發全員創新活力,持續迭代創新體系,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全面提升了公司創新能級,以創新匯團隊之力、以創新聚發展之勢、以創新登技術之巔、以創新爭未來之先。
以創新為根,科研結出累累碩果。南鋼目前承擔國家重大項目4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80余項。主持及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75項,解決“卡脖子”技術和產品73項。《超低溫工程裝備用高強高韌特種合金研制及應用》《高原復雜環境高性能橋梁鋼板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兩個項目入選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南鋼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全球鋼鐵行業專利申請數量TOP10第七位。南鋼的產品聚焦高附加值優質特殊鋼,廣泛應用于石化、建筑橋梁、軌道交通、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機械、汽車機械、新能源、GF及復合材料等行業。142個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960MPa級以上超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止裂鋼等70余個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成為國內外唯一、第一,為大國重器、國防裝備及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不可或缺的高端特鋼材料。
堅持數字化轉型
實現數智引領
談及南鋼的數字化轉型,黃一新介紹到:“南鋼在實踐中充分認識到了數字化的功不可沒。南鋼要做到‘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業務化’,我們每一個對外經營的過程都是有后臺的,無需人力監控,且有跡可循。比如說我要買一個茶杯,市場價15塊,你報價25塊,后臺就會自動預警。那么你要說明合理的原因,比如產品質量更好,后臺再通過,否則不予通過。我們把大量、重復的審核工作交給數字化平臺來執行,大大減少了人力、時間成本,同時提高效率。”
南鋼以“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為目標,率先在全行業打造數據治理+工業互聯網平臺雙輪驅動的領先架構。自主集成國內優秀智能裝備供應商42家,建成全球首個專業加工高等級耐磨鋼配件的JIT+C2M個性化定制智能工廠,實現全工序智能協同,全球化定制配送,實現離散制造向全流程制造轉變及綠色環保生產,傳統同類企業需要150多人,而該智能工廠生產技術人員目前僅38人,效率提升近4倍;建成了鐵區集控中心,把現場工人從重大的危險區域解放出來,大量的智能化模型投用,以數據驅動替代原先經驗驅動的工作模式;鋼軋集控中心、能源集控中心也在進一步深化。
南鋼建成行業首個覆蓋面業務面最廣的智慧運營中心,將全要素全價值鏈匯集,支撐南鋼從單領域單工序尋優走向跨領域甚至全局尋優。南鋼智慧運營中心通過端到端的全面數據資產整合和大量智能模型的運用,實現從經驗化向模型化和智能化的轉變,通過這一轉變,為南鋼員工創造了更安全、宜人的工作環境,并達到少人化、集約化的效果。通過智慧環保模塊,構建了一屏看全廠,一鍵知超標,一網管環保的全流程環保預警管控體系,同時,智慧運營中心還創新性地引入智慧黨建、智慧廉政等模塊,利用多維度精準畫像等功能支撐對黨員和黨組織的管理,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南鋼智慧運營中心持續迭代的自學習系統,不斷為南鋼公司提供更多的科學決策和支持,滿足了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的迫切需求,支撐了南鋼“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智慧生命體”的創建。
南鋼率先在鋼鐵行業全面開展數據治理,構建鋼鐵行業數據標準體系,實現企業由業務驅動向數據驅動敏捷型組織轉變;行業首創GMS產業互聯平臺,為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專業定制服務,推動上下游之間形成車間級的連接,通過聯合生產、聯合設計、聯合經營的方式開創融合發展新模式,強化內循環,引領行業發展。同時,南鋼還在數字孿生工廠、冶金工業機器人、AI應用、5G、區塊鏈等方面持續探索,創造了多項行業“唯一”“第一”,大幅度提質降本增效。通過先進數字技術和先進制造的深度融合,讓南鋼的研發周期縮短30%,鐵區高爐燃料比下降22kg/t,全員勞動效率提升20%,噸鋼能耗下降15%,噸鋼綜合污染物排放下降30%。
打造雙主業新發展格局
構建“一體四元一鏈”大產業生態
“新產業發展要由被動應變轉向主動求變、創新突變,在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網、新材料、能源環保、產業鏈延伸等賽道跑出加速度。”黃一新表示。
近年來,南鋼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積極構建鋼鐵+新產業“雙主業”相互賦能的復合產業鏈生態系統,重點打造新材料、能源環保、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筑了“一體四元一鏈”大產業布局。通過“強鏈”“補鏈”“延鏈”,著力完善產業“循環鏈條”。已投資160億元,在全球控股35家高科技企業、上市公司3家,形成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新興產業集群效應顯現。
新產業的發展圍繞賦能鋼鐵主業,支撐南鋼成為頭部企業。新材料板塊主要布局金屬復合材料、汽車輕量化材料等細分領域,逐步完善新材料產業平臺,提供綜合性材料解決方案。能源環保板塊已涵蓋水廢、固廢、氣廢處理及能源領域,已具備區域環境治理的綜合解決方案能力。產業互聯網圍繞智慧采招、智慧電商、智慧物流、智慧倉儲。智能制造板塊主要圍繞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智能控制、智能裝備、致力于成為數字化轉型生態構建者。產業鏈延伸協同鋼鐵主業,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資源價值提升,已投資鐵礦、焦炭等上游資源和下游產品及副產品延伸加工。
以極致競爭力為主攻點
經營績效爭先進
當談及企業應當如何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黃一新提出“七比”,即“比戰略,比執行力,比干部員工的拼勁,比內功,比絕活,比經營的智慧、謀略,比以變制變的方法和手段。”
過去的一年,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鋼材需求疲軟;國內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庫存壓力增大、市場競爭加劇。為確保提升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南鋼全面打響“一保二超三調四降”戰役。“一保”是保效益。要緊盯效益目標,確保每月完成動態成本、效益計劃。“二超”是超行業排名、超客戶預期。超行業排名,即要緊盯強盈利能力企業,發揮“鋼鐵+新產業”發展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超客戶預期,即增強客戶黏性,與客戶共渡難關,發揮“產銷研+服務”優勢,與客戶共創價值。“三調”是調策略、調產量、調結構。調策略是以變應變,增強市場預判能力,把握市場機會,滾動調整生產經營策略。調產量是堅持以效益為中心,生產根據產品即時毛利、邊際貢獻動態調整,實施經濟性滿產。調結構是調整采購結構,調整鐵料、燃料、爐料用料結構,調整客戶結構、品種結構。“四降”是降成本、降費用、降庫存、降風險。降成本是降低采購成本、工序成本和質量成本。降費用的重點是降低財務費用、四項費用、物流費用、管理費用等。降庫存是加強供產銜接、產銷銜接和生產平衡,利用數字化、信息化優勢,實行預警、預案,實現原燃料、在制品、產成品低庫存動態管理。降風險的重點是降低存貨跌價風險、交付風險、資金風險、投資風險、虧損風險等。
通過采取穩健的生產舉措,南鋼取得了高質量發展成果。2022年,南鋼實現凈利潤33.35億元,同比進步5名;噸鋼利潤同比進步8名;在全年鋼鐵企業可比的108項重點指標中,同比進步55項,打破歷史紀錄34項。
面向未來,南鋼將秉承“創建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智慧生命體”的企業愿景,成為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引領者,做世界智能化工業脊梁,奮力開創南鋼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世界冶金導報